喔!這個主題我超有感!兒童飲食+人工色素~先說,我人在歐洲的時候,大家幾乎本能地避開那種一大堆顏色、包裝超花俏的零食耶。真的會有那種「喔這看起來太艷了絕對不給小孩吃」的警覺感! 然後有一次在聚會上,澳洲朋友就直接分享,他們學校超嚴格,糖果只要是加色素的基本都禁帶!理由很直接:有些小朋友吃完會整個爆衝(真的像按下狂歡鍵那種誇張),但又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 我還親眼見過老師跟家長在旁邊討論 - 減少小孩吃人工色素到底有沒有用。結果勒?那些平常愛亂跑的小鬼,少吃點這些東西,好像也沒什麼差(活潑一樣活潑)。至於ADHD什麼的,那個診斷數字...好像也沒什麼劇變。欸所以,不管外面那些研究吵多兇,實際生活上感覺各國情境都完全不同。標準啦、數據啦,看一看,好像永遠找不到唯一答案耶?感覺就...真的很難說啊! Oct 12
當爸媽真的很累,常常沒睡飽,黑眼圈根本直接掛臉上。聽朋友聊熊貓針(還是叫淚溝針?反正差不多意思吧)說效果不錯,有點想試…但資料亂七八糟,好像沒什麼頭緒。有沒有誰自己做過願意分享心得的啊?或是哪裡可以問醫生比較懂、不會被當盤子那種推薦?想知道副作用會不會很嚴重,畢竟花錢還挨一針耶…如果有人懂、拜託快講一下,我現在就是有點怕踩雷,謝了先。 Oct 12
前幾天跟室友去看中醫,主要是她想治乾癬,我只是陪同。本來其實心裡還滿疑惑的,因為她要自己決定藥材怎麼配、預算多少什麼的,聽起來壓力有點大。現場的人超多,大家都一直在問:「這種方式真的安全嗎?」還有人想知道有沒有實際改善的案例。 然後現場的那個五步驟保養,感覺設計得還滿貼近日常的,不用想太多流程,也不太難執行。說實話,中醫跟西醫看病的流程差異滿大的,細節還真不少,一不小心就容易忽略,真的要稍微留心才不會踩坑。 最後我室友現在皮膚好像真的進步超多,連她自己都驚訝。我就突然覺得,有時候換一種治療思路好像也沒什麼不好欸。 Oct 10
其實說真的,當大學生根本沒什麼心力去研究健康食品,平常都靠泡麵、手搖飲撐過一天,保健食品好像離自己很遠。有一次剛好課堂報告要查可可多酚,乾脆直接跑去買現成的巧克力產品(反正都是可可做的,多多少少有點吧?)還拉朋友一起來玩實驗。然後最在意的話題,不是那東西有沒有效,而是「到底要吃多少才會見效」還有「是不是會吃到拉肚子」。我們那次真的有人直接嗑兩大板,然後隔天腸胃就GG了,所以適量真的超級重要。 抗氧化部分我覺得網路都寫得太誇張了,可是認真翻了幾篇國外文獻,確實對身體不錯,但遠遠沒神話成那樣。其實我現在偶爾也會早上在燕麥加一點純可可粉 - 也不抱什麼偉大的期望,就只是覺得生活好像能多一點營養,有努力讓自己好一點啦。不過說真的,不用迷信這些產品,健康這件事還是蠻靠整體生活習慣。 Oct 10
老實說,這個雙下巴的問題真的跟著我天南地北跑。像我一直在亞洲、歐洲這樣來來去去,根本沒差文化,大家多少都被它煩過。有次在德國交換,大家都很自然派,但聊到自拍啊、美肌啊,還是會有人私下問:「欸你怎麼下巴線條不錯?」其實我自己也蠻認真的好嗎。有陣子硬著頭皮每天戴那種傳說中可以瘦下巴的彈性束帶,每天一小時,那感覺很妙,一開始真的有夠像什麼醫用器材纏在臉上,下課回到宿舍就偷跑去做所謂「親吻天花板」的動作 - 沒人看其實更好放飛。還有臉部瑜伽,這超適合邊追劇邊練或者捷運上手癢時來一下,下顎會有一點痠但莫名覺得更緊,蠻爽的。不過喔,你只要中斷個幾週,又加上熬夜或縮著脖子喝珍奶,下巴馬上給你變臉。所以啊,有沒有什麼新奇厲害、來自日本美國哪裡都行的新法寶?求推薦!我現在要去繼續練表情肌了啦。 Oct 09
- 欸你知道嗎!線上課脊椎舒展,老師的那個柔軟度我真心覺得有點扯!!!追不追得到真的需要嗎?有時候根本是自己太在意進步速度,搞得壓力大。 - 嗨,對比一下,我歐洲的朋友都說「感受重於姿勢」,修復最重要~亞洲這邊就超愛強調動作漂亮。落差真的誇張,有時候會困惑到底要學哪一派? - 其實很簡單,一張瑜伽墊、十分鐘、沒什麼輔具也行,反正能練到就好!數據我每週還是會記錄,但老實說參考而已啦~真正難的是心理關卡不是身體啊! Oct 08
嗯,我自己目前就是住在歐洲嘛,然後一直對於益生菌產品他們的安全監管怎麼做,其實還滿想了解的。就是有時候會看到標榜什麼通過法規啊、認證啊,可是,那個真的能完全信嗎?這種東西,大家不是常講強調要個人化,但到底副作用比例有多少,嗯,好像也沒什麼明確答案。朋友聊天的時候這主題常會提,可說真的,每次結論都讓我覺得半信半疑啦。 Oct 07
針灸控糖,嗯,還好吧。朋友試過幾次,好像沒什麼感覺,血糖也沒差多少。體質問題?可能有啦。話說回來,不去醫院定期抽血檢查只靠這些替代療法…有點危險。有人寫網路文章會誇大,沒講低血糖、藥物怎麼配,很容易誤導。個人筆記:就算天天紀錄,有時血糖亂跑還是看不太出來。有點累,不想細查,但我覺得光用一種方法控制其實不穩,多管齊下比較安全。唉,其實一不小心就會忽略一些重要的細節吧。 Oct 07
- 關於「記憶可被改寫」這點,其實我一直有點懷疑。 - 比方說,想到國中丟臉的事,感覺好像忘不了,但仔細回想細節又都糊掉,不一定真的那麼清楚。 - 科技如果真的能用什麼雷射之類去操控大腦,好像很厲害,但要是可以任意調整、植入回憶,那我們還怎麼確定什麼是真的? - 萬一大家以為自己活得很快樂,其實只是被修改過的記憶呢?總覺得有點不安。 - 還有聽朋友提過,如果用來治療PTSD,萬一副作用更嚴重怎麼辦…唔,就是會擔心啦,沒辦法完全相信這套理論。 Oct 07
- Ozempic減重,朋友突然在用。 - 他本來其實沒很在意身材,最近變了,嗯,外型瘦不少。 - 自信有出來,人看起來比較主動,但說真的也許只是最近心情比較好?不確定啦。 - 有人問他怎麼瘦的,其實聽到靠藥物覺得怪怪的,說不上來,有點羨慕也有點擔心。 - 不知道長期健康怎麼樣,感覺現在流行這種路線…算了,其實自己應該沒想過用吧,比較傾向飲食運動?但,隨便,看人。 Oct 06
國外那段,三酸甘油脂爆高。嗯,原因…壓力大、餐餐外食、速食甜點亂吃。其實同事想法很兩極,有的說別太緊張,有的警告我,家族史得小心。算了,我有點煩,就問了一下辦公室那個健康推廣組,有沒有可能合推低脂午餐日?過程…好像意外學到不同文化看飲食差超多。他們對台灣怎麼管也很好奇。我們後來弄了一個簡單平台交流吃什麼、家裡運動心得。不只改善身體,也不小心多了些合作機會。隨手問個問題,有時結果差很多啦。有遇過嗎? Oct 06
- 更年期調理,中醫費用跟時間都花不少,自己有點擔心值不值得。 - 老婆四十幾歲才開始進行,還是會觀察效果。 - 我問過醫生:真的有明顯改善嗎?網路上大家說對Kupperman指數、PSQI睡眠分數很有幫助,但體質不同,成效不一定。 - 平常也要提醒,不要亂買保健品,有些成分可能會傷肝腎。 - 睡眠好像變好了,不過有時候還是懷疑,這樣持續下去到底划不划算… Oct 06
嗯⋯其實最近有點累,想到一件事,懶得打太多字😮💨。以前遇過一個女生,她一開始真的超排斥油脂,牛排什麼的連想都不想 - 蛋黃也直接說no。結果怎麼減肥都沒fu,還越來越down,有點無奈吧。後來隨便試試看改吃高脂、碳水低一點,她自己說好像沒那麼餓欸,腦袋整個比較醒。是不是有人也常常覺得,只要吃到某些食物就自責?但有時候反而心情很平靜...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那種「禁忌食物」其實偷偷很愛吃?隨便聊一下🤣 Oct 06
欸你知道嗎!記憶改寫這題,太嗨了!!醫療現場真的很多人直接問我:「欸可以把不想要的痛苦回憶砍掉嗎?能不能改成快樂的?」這問題每次聽到都覺得哇~大家超關注神經科學的新花樣。還有一次跟心理師、腦科學家討論,他們講什麼用光刺激大腦,重建回憶路徑…超像電影橋段有夠誇張!雖然說,目前臨床端其實還沒完全普及,但PTSD相關領域進步超級明顯!!!未來搞不好真有辦法幫你「上傳」新回憶地圖~連失智症也一起搞定。總之現在醫界、產業都超緊盯!就等那個突破點來啦!!! Oct 05
嗯,講到那個產後腰痛喔,其實蠻多媽媽都有這問題啦,就是每次門診差不多都會有,好幾個會問我說「中醫真的可以改善嗎?」嗯,我覺得,應該說,沒有一種方式是絕對的,你只貼草本貼布...呃,好像又不太夠,單靠針灸也還好吧。像我們診所,有時就混著用 - 有時教自助按壓穴位,有的媽媽按完自己也跟我回報說,「欸今天比較輕鬆耶」,但其實要記錄才準,不然就是自己感覺,比較主觀。之前我們還試過那種小型現場測試,就讓媽媽們寫個日誌,每天記下來疼痛變化,再來比不同方法效果怎樣,比較有憑據這樣。 喔對,要提外用膏貼這部分啊,其實那個過敏反應真的不能小看。我印象很深一次,有位新手媽咪用了新品馬上紅腫起來,我們才發現每次換新成分,都要先局部試用才保險。不過說到追蹤疼痛,我其實一直在想,有沒有哪種比較省事的小工具或手機APP?因為老實講,一直叫人家每天抄表格,好像有點太麻煩了,如果大家有推薦的可以分享一下嗎? Oct 05
天啊老師你一定要聽這個!!!我是小明啦餐旅系的那個~最近營養學根本讓我大開眼界,尤其低碳飲食這一塊,真的超嗨!欸其實以前我炸雞、薯條配白飯根本停不下來(真的),每次吃完整個腦袋就想睡死...但!有一天心血來潮,把白飯跟麵減量(其實也沒有很嚴格,隨便啦),居然發現人超有精神欸!重點是肚子不會餓那麼快,更扯的是去健身房深蹲爆衝力還直接升級一檔哈哈哈!!突然覺得想做一份小型實驗看看,到底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有差?所以老師,可以拜託借一下體適能中心的器材嗎?還有如果拉幾個朋友一起當白老鼠應該更好玩對吧~~ Oct 05
拳擊社初體驗→緊張、手忙腳亂。被學長組合拳壓著打,重點:不是反應慢,是一直盯拳頭,注意力跑掉。後來有人提醒,看上半身+節奏,有效。跟寫報告有像 - 不是拼資料,而是先想架構,主線才重要。不解套路=進步慢,只靠硬撐沒用。嗯,大概這樣。 Oct 04
欸你知道嗎!我超想跟你分享前陣子遇到一個case,真的是有點小激動!就是我們診所常常會有糖尿病患者來問,到底針灸能不能幫忙降血糖啦?呃…有個大哥,大概四十多歲吧,二型糖尿病好多年了 - 藥吃一陣子就失控、一陣子又還可以。他來的時候其實滿狐疑的,一副「試試看又不會少塊肉」那種感覺。然後我們就真的從最基本的做起喔,指尖血糖、然後他每週過來兩次針灸,我一直碎念要他治療前後都記錄血糖值,你不知道這多重要啊!重點是,他過了一兩週,其實那個血糖還是會上下,可是趨勢真的慢慢穩定下來,連那些奇怪的不舒服也少掉好多。我跟你講,一開始我最怕低血糖,可是其實嘛 - 只要藥物有調整,不自己亂加量基本上不會出問題。大家都以為針灸完隔天就像變魔術一樣,數字直接掉,其實沒有啦,身體反應超慢,要認真追蹤才會發現差別。我現在超想有一個自動系統幫忙把這些紀錄整理好,如果可以直接匯入,那肯定更多醫生和病友會覺得,咦,其實針灸真的不是只是迷信,說不定可以認真考慮欸!!! Oct 01
- 大學念生科,老師一直強調老化主要是細胞自由基或粒線體能量代謝出問題。 - 剛開始我還有點懷疑,因為身邊其實有那種生活作息超隨便的人,像愛喝手搖、不太運動,可皮膚狀況一樣很好。 - 外界說抗老重點是蔬菜多吃、要多運動,但我大學室友蠻懶的,也沒什麼皺紋,讓我困惑:「如果TCA循環或氧氣真的出問題,那應該很明顯看得出來?」 - 順帶一提,有人說過氧化氫會導致頭髮變白,可我觀察下來,好像壓力大的長輩容易白髮,但年輕人考試失戀也有類似狀況,所以不一定只跟年齡有關。 - 日常閒聊時,同學常提到某些保健食品效果神奇,不過單靠營養補充好像也無法完全逆轉老化?反正就是總覺得細胞變老不會只是一個因素。 - 總之,到底平常飲食健康、保持心情,是不是真的能有效對抗老化?嗯…講真的,我還是不太確定答案啦。 Oct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