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追求健康飲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容易受困於各種迷思與誤解。這篇文章探討了七大最常見的飲食迷思,幫助讀者避開這些錯誤,以真正達成健康生活的目標。 歸納要點:
- 全有或全無的心態是飲食失敗的根源,應學會逐步調整,而不是放棄整個計畫。
- 信賴循證醫學而非單一成功案例,以科學為基礎來制定飲食法,才能有效避免不實建議。
- 考慮心理因素對飲食習慣的影響,建立可持續的健康模式,而非僅僅依賴節食。
避免全有或全無的心態
如果你想感覺更好、變得更健康、減重、增強體力或延長壽命,就需要注意避免這些常見的陷阱。飲食產業每年賺取數十億美元,推出各種聽起來吸引人的飲食計劃、低熱量食品和飲品,還有許多未經證實且缺乏監管的膳食補充劑。然而,這些方法往往並無效益。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Wexner醫療中心的註冊營養師Erin Holley指出,這些做法通常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在面對飲食時,人們經常會陷入「全有或全無」的心態,也就是所謂的黑白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可能會導致失敗。相對而言,我們可以考慮採取漸進式改變的小步驟。例如,可以選擇全穀類而非精緻碳水化合物,又或者用健康脂肪替代不健康脂肪。這樣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同時也能減少對於嚴格限制飲食的焦慮感。
不要只計算卡路里而忽視食物營養價值
## 大錯誤 №1:全有或全無的心態
飲食錯誤 | 具體建議 |
---|---|
全有或全無的心態 | 採取小而可達成的調整,逐步改變飲食習慣。 |
計算卡路里並認為它們都是一樣的 | 專注於食品的營養質量,選擇全食物以獲得均衡營養。 |
過度關注份量 | 增加餐點中的營養成分,而非僅僅計算份量。 |
完全切除某類食物 | 應增加飲食多樣性,不必完全排除特定食品或食品組別。 |
追隨流行飲食 | 關注均衡攝取各類食品,以促進長期健康,避免極端限制。 |
重蹈覆轍 | 定期評估自己的飲食習慣,追踪與改善以達到更好的健康狀態。 |
別過於關注份量大小
切勿完全排除某些食物群

避免過度限制飲食
## 大錯誤№3:過度關注份量
營養師們都知道,大多數人不可能始終完美飲食——這不僅不現實,也不是必要的。但無論我們吃的是超級健康食品還是稍微放縱一些的東西,都不必過於糾結於份量問題。「把營養看作是一個數學方程式,想辦法添加而非刪減」Coogan解釋道。等一下,什麼?增加食物才能變得更健康?讓我舉個例子!假設你正在吃披薩,不要專注於吃了多少片,而是想辦法給餐點增添更多營養,比如作為開胃菜可以加一份沙拉,再加入切丁雞肉、鷹嘴豆或其他高蛋白源,以及各種富含纖維的蔬菜。最重要的是,要好吃。「如果這樣能讓他們真的去享用那些富含營養的沙拉綠葉和蔬菜,我寧願他們使用一些傳統上被視為『禁忌』的醬料。」她表示,「因為綠葉植物中的微量元素帶來的健康益處遠超過那些醬料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如果提前吃沙拉,你也許自然就會少吃幾片披薩,但即使沒有,你仍然享用了豐富營養的一餐。」
## 大錯誤№4:完全切除某類食物
「健康飲食並不是要完全排除某些食物或整個食品組別。」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位註冊營養師Holley說,「而是應該增加飲食中的多樣性。」像許多版本的酮飲食那樣限制碳水化合物通常會導致壞膽固醇水平升高,有些人甚至可能出現腎衰竭,而且研究顯示,相較於更全面的方法,它在減重方面並沒有顯著優勢。此外,雖然低脂飲食對某些健康狀況的人有益,但完全剔除所有脂肪則是不健康的。一方面,脂肪能幫助你感覺飽足,而含有脂肪的食品通常也富含重要微量元素。不過,不是所有脂肪都是平等的——人工製造出的反式脂肪是最糟糕的一種,所以如果在配料表中看到它們,就應該換個東西來吃;至於飽和脂肪,它們常見於紅肉及乳製品中,要適度攝取,以免增加心臟病風險。
警惕流行飲食法的危害
然而,大多數人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過度限制飲食。雖然間歇性斷食因其潛在的減重效果而受到追捧,但研究卻對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質疑。事實上,限制性的飲食模式可能會引發一些實際問題,如營養失衡,進而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及免疫系統。此外,不同的人對飲食的反應也有所不同,因此選擇合適自己的飲食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停止固守舊有習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常常因為接受新資訊而重新評估自己的舊有信念,比如認知失調理論。在此背景下,如果我們能夠針對日間的飲食習慣設定一些小目標,例如每餐加入一點健康的小零嘴,或尋找支持群體一起分享經驗,那麼改變不良習慣、促進健康飲食就能變得更加可行。此外,記錄每日的飲食情況也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需求與反應。透過這些策略,有助於打破固有的不當飲食模式,提高整體健康水平。
重視整體飲食質量而非短期效果
然而,許多人在飲食上犯了一個大錯誤,那就是追隨流行飲食。所謂的流行飲食通常指那些被宣傳為超越健康飲食模式、且涉及多樣化食品攝取計畫的方案。雖然這些流行飲食可能在短期內有助於減重或其他目標,但從長遠來看,它們會干擾身體多項功能。根據比根漢頓大學的營養師Begdache所言,這些不平衡的飲食方式不僅無法持續,也可能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一種均衡攝取各類食品的方法,以促進整體健康並降低慢性疾病風險。同時,不必忽視享受美味與保持健康之間的平衡,在適當選擇營養豐富及多樣化餐點時,也能讓用餐變得更具心理滿足感。
建立健康的用餐環境和習慣
採取80/20的靈活飲食方式
無論你希望活得更久、減重、增強體能還是單純想讓身心感覺更好,更健康的飲食肯定會有所幫助。但除非你有特定的健康問題需要遵循專門的飲食方案——如果有,那麼絕對應該聽取營養專家的意見——否則並不存在什麼秘密的飲食公式可以實現這些目標。在很多方面,良好的飲食其實就是常識,有時甚至回歸一些老方法。「重新將用餐視為一天中休息與恢復的一部分。」馬龍建議道。「擺好桌子,和朋友或家人聚在一起。慢慢吃,細嚼慢嚥。因為消化系統向大腦發送滿足感信號需要一些時間。」
而且,不必對自己太苛刻。不少營養師推薦80/20的方法,即80%的時間保持良好的飲食,而對剩下20%不必過於焦慮。「一個健康的飲食也應該留有空間給偶爾的小享受和加工食品。」霍利表示,「尤其是在大多數時候,你都遵循均衡且富含各種營養食品的膳食計劃。」
參考來源
探索7個正念飲食習慣:輕鬆享受健康生活
這篇文章探討了7個正念飲食習慣,幫助你輕鬆享受健康生活。無論是間歇性斷食還是用手進食,都能讓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專注於自己的飲食選擇。
來源: aimhealthyu.com破解飲食迷思與不實傳言,蔡營養師的健康生活Q&A
本書搜查的32個營養關鍵與迷思,通常教科書不會提到,卻都與你我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如:「不鏽鋼便當盒到底安不安全?」「反式脂肪有分天然及人工的?」「大家都說吃維他命B群 ...
來源: 博客來北京名人御用營養師教你吃出好體質: 量身打造營養均衡飲食
北京名人御用營養師顧中一教你--○制定個人營養方案營養師自己會吃保健品嗎?吃了營養補充品會不會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如何少攝取反式脂肪酸?進口食品的添加劑未必少? ... 為家人 ...
來源: 誠品線上嘗試超商的健康餐減重
✨徐營養師分析: ▶️學習「正確飲食選擇」 這次個案減重中最大的挑戰是對於「正確飲食選擇」的過度焦慮,擔心自己選錯食物,無法達成減重目標,很常吃超商的健康 ...
營養師教你不用怕:用實證科學破解27個常見飲食迷思
正確知識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專業營養師用實證科學為你解說分明。 生酮飲食安全嗎?微波加熱有毒嗎? 多補充鈣質,就能預防骨質疏鬆症?
來源: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21天代謝回正飲食: 從「食」傾聽心理真正的缺乏, 吃好吃對, ...
先了解餐盤裡的營養素如何安排再搭配超燃脂食材,才能加以運用在一日三餐裡,同時避開常見的飲食地雷、破解減重迷思,先導正飲食觀念掌握「吃對食物」的秘訣,能幫助你少走很 ...
來源: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旅美營養專家白小良.破除飲食迷思套書(共兩冊)
本書從五大營養素著手,列舉日常普遍可見的飲食及健康迷思,並帶來歐美最新的飲食保健觀。在食安頻傳、黑心商品氾濫的今日,更需要確立正確的保健概念,免於林林總總加工食品的 ...
來源: 博客來營養師百問百答【暢銷增訂版】 圖解營養學百大飲食迷思全破解
【生活營養學──營養素到底是什麼?】 動物油、植物油,煮菜到底要用什麼油? 澱粉吃多容易胖,想減肥最好不要吃澱粉? 吃素、低醣飲食、低GI飲食,究竟哪種適合 ...
來源: 168幼福童書網
相關討論